天府数谷官网

高校建造大赛

感受,农村的房子能美成啥样?

时间:2017-09-05    点击:

——2017国际高校建造大赛系列报道(五) 

是鸽舍,还是民宿?是花海,还是家园?是土屋,还是禅院?……日前,以“结合自然的设计”为题的2017国际高校建造大赛在德阳锦绣天府国际健康谷规划区龙洞村圆满落幕。15天时间里,来自国内外的22所知名建筑院校的师生们对该地的22户农房进行了改造,在当前美丽新村建设的背景下,引入设计来延续乡村文化,引领乡村美学,带动乡村产业发展。截至目前,虽然改造还没有全部完工,但大概雏形已呈现在大家眼前:钢架、木梁搭建的别致庭院;融入西方特色的竹制小屋;花草簇拥中的禅境小屋;乡村田园中的茶书园……一间间农村小屋被改造成清新美居,漂亮实用,“民房”变“民宿”,龙洞村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乡村特色“民宿”拔地而起 

在此次改造中,有部分大学把当地特色文化融入设计理念,通过细节处理,围绕自然这一主题,改造出具有乡村风味的现代生活农家小院。同时,这些院落还具备经营功能。 

冠军作品东南大学的《北南鸽舍》就由此而来。据东南大学带队老师朱渊介绍,结合村民养殖信鸽的特长,东南大学采取了“民宿+信鸽”的经营模式。在人与鸽、人与菜园、人与果林、人与老房子之间互动关联的基础上,进行建筑本体与周边环境的综合营造,形成城市与乡村生活的需求并置,提供具有乡村风味的现代生活。“在细节处理上,我们对回收旧的建筑材料和老家具进行重诠,旧物利用不仅环保还体现了自然的美。” 

朱渊说,民宿作为媒介,让人们在乡村中感受信鸽文化,体验人海之中信息传递建立的缘分,同时也为信鸽爱好群体搭建交流平台,让乡村特色文化通过特殊的经营方式得到延展。北南鸽舍就是采用了企业介入与村民协同下的互助经营方式。 

吉林大学作品《茶书園》也是这种类型。以茶文化为引领,打造一个“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场景。举杯饮酒,闲谈家常,轩窗前的一片田园,在林荫怀抱之中,领略乡村气息,这,就是茶书園。 

富有意境的农家院落 

富有诗意的山居,屹立百年的老屋,山清水秀的竹林小屋……寻找心的休息之处,都在湖南大学等几所学校改造的农房体验得到。 

湖南大学作品《咫尺·“院”方》,以“寻”、“屏”、“拙”、“窥”、“無”五种不同性格的院子描绘出一幅诗意的山居五式图,让人近在咫尺邂逅远方。他们用旧木料、条石、红砖、青瓦、岩石、稻草、农具等为改造主材料,打造出五种风格各异的庭院,庭院空间结构上具有不同功能,同时也描绘了不同的山居生活图景。该校带队老师介绍道,比赛期间,营造了“寻院”、“屛院”、“拙院”、“窥院”景观,新建了门厅与茶室以及修缮了土坯房。建造大赛结束后,还将继续营造“無院”景观,打造出八间客房,最终构成由室外停车场、庭院、门厅接待、茶室、聚会空间、公共厨卫、客房、观景平台组成的功能完备、可持久运营的民宿。 

河北工业大学作品《花云间·往宅》通过新异构体与旧夯土墙的碰撞,重塑院落禅意,令游人玩味美景的同时,唤起对宗族的追忆。 

以“食”为主的亲子“学堂” 

现代人对食物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食材的选用和烹调的手法,现代人更喜欢生态自然的东西;同时加上现代人工作节奏快,对和谐家庭关系的构建也显得越来越重视。华中科技大学设计的作品就围绕“食味、乡味、人情味”“三味”做文章。 

华中科技大学作品《三味食舍》,以食入手,把对于都市人来说十分新奇的传统灶文化纳入民俗的主题,通过回归乡村美食与其特有的饮食文化,来打造适宜亲子,促进自然关系的环境。 

在改造中,设计师们将旧物活用,即把老房子遗留下来的推磨、谷子风车、井与灶等带着历史记忆的物品保留了下来。此外,规划了传统游戏,如滚铁圈、荡秋千等在内的玩乐天地。“现在的孩子大多不了解农村土灶、各类农作物,对于未知抱着极强的好奇心。而对于父母则是童年的回忆。通过采摘、生火、做饭过程让父母与孩子一起参与,一起活动。”这就是华中科技大学的设计理念。 

厦门大学作品《食在·不可居》也是围绕“食”字做文章。他们设计了“餐桌+菜地”的空间模式,使来此的游客可以亲自体验摘菜垂钓等乡村休闲活动,“自然+”经营方式的改变,使农户由传统农家乐变为独具特色的“山脚农家招牌挂,清凉山风灶烟吹”的文化景点。他们用竹、木、砖、瓦等营造传统意境空间,不仅改善了其生活条件,更是打造了城市游人在美丽李花节的第一个驻足点。(记者邱洁) 

德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