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四川德阳联合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发布了2021年一季度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德阳指数)。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2021年一季度为161.5,呈稳步增长态势。从增速来看,一季度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环比增长0.3%,增幅有所收窄;受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较低基数等因素影响,同比增长达23.3%,高于GDP同期增速5个百分点;较2019年一季度增长37.6%,两年平均增长17.5%,高于GDP同期增速12.5个百分点。从八项一级指标来看,数字基础、数字产业、数字治理、主体活力、民众参与五项一级指标均有不同幅度增长,平均环比增幅达到5.3%;但数字融合、资本热力、创新动力有所下降。整体来看,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开局良好,稳中加固、稳中有进,持续引领国民经济发展。
“数字基建”全面推进,普惠与纵深共同发展
2021年一季度,数字基础指标值达到208.5,环比增长2.6%,同比增长13.8%,表明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正全面推进、不断完善。其中,互联网宽带用户数达到49726万户,环比增长2.8%,从城乡宽带接入情况来看,城乡宽带接入用户比例约为7:3,分别为35070和14656万户,其中农村宽带接入用户增长较城市更快,达到3.3%,数字基础设施普惠建设成效良好。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数一季度达到119178万户,对数字基础增长贡献最大。此外,5G建设稳步推进,截至一季度末,全国5G基站总数81.9万个,5G手机终端用户连接数达2.85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比例达17.8%,为数字经济深层次发展提供支撑。
产业发展持续恢复,向高质量可持续迈进
2021年一季度,数字产业指标值达到181.7,环比增幅有所收窄为3.5%,同比增幅大幅扩大至40%。其中电信业务表现突出,一季度全国电信业务收入达3601亿元,按照上年不变价计算同比增长27.4%;IPTV、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新兴业务持续快速增长,一季度业务收入557亿元,同比增长27.2%,在电信业务收入中占比为15.5%,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3.5个百分点,是数字产业增长中贡献最大的指标,为电信业务结构升级贡献力量。从电子信息制造业来看,一季度,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3月份同比增长12.2%,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3个百分点;此外,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1384亿元,同比增长1.4倍,表明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在规模增长的同时,效益水平明显提升,持续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投融资稳中略降,市场活跃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2021年一季度,资本热力指标值为101.0,环比降低9.2%,同比增长37.4%。一季度全国数字经济领域投融资事件数达988件,环比减少0.9%,同比增长24.9%;所披露的投融资金额环比降低15.2%,但同比大幅增长61.9%,两年平均增长16.3%。从融资轮次来看,种子轮至A轮的早期轮次占比环比小幅提升,中后期及并购事件数量同比仍保持高位。整体来看,相较于2020年一季度投资方“求稳”,2021年一季度腾讯投资、高瓴资本、红杉资本等头部投资机构纷纷开始发力,未来资本市场活跃度有望进一步提高。
电商拉动消费回暖,市场规范不断强化
从数字融合指标来看,2021年一季度数字融合指标值为152.5,同比增长14.8%。一季度全国网络零售额达2.8万亿元,虽受春节因素影响环比有所下降,但同比增长29.9%,两年平均增长13.5%,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平均增速9.3个百分点,春节期间商务部联合相关部门指导开展的首届“网上年货节”成功举办,带动全国网络零售额超9000亿元,电子商务有力拉动全国消费回暖。2021年2月7日,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颁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对于平台强制“二选一”、大数据“杀熟”等问题给出了明确的界定;4月1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阿里巴巴集团的垄断行为做出行政处罚,责令其停止“二选一”等违法行为,并处以182.3亿元罚款,平台经济反垄断监管力度不断加码,落地速度持续加快,为平台经济规范发展、切实赋能实体经济提供了良好环境。
创新动力持续显现,质量与效益双提升
2021年一季度,创新动力指标值为102.7,较前一季度有所回落,但同比增长63%。从专利数量来看,发明专利申请数量稳步增长,授权数量大幅提升达到12722件,同比增长91.3%,两年平均增速达到30.1%,科技创新成果质量提升较快。从技术合同成交额来看,电子信息领域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622.1亿元,占一季度全国技术服务合同成交总额近1/3,同比增长104.4%,两年平均增速达到43.8%,创新成果转化水平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支撑作用持续显现。
民众参与不断提升,数字消费市场深度挖掘
2021年一季度,民众参与指标值达到170.2,环比增长4.9%,同比增长18.6%,环比、同比增速均呈现扩大态势。其中,房产服务、健康美容、生活服务、育儿母婴等对民众参与指标增长贡献最大,在疫情常态化防控、民众生活逐步恢复正轨的情况下,整体O2O服务增长较快。整体来看,中国民众的数字参与、数字素养正持续提升,互联网平台也不断孕育新模式新业态,在互联网消费市场人口红利不断减少的同时,各平台在纵向深度挖掘应用,为消费者提供便捷、多元的数字服务。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即“德阳指数”)由赛迪顾问与四川德阳联合推出。德阳指数是国内首个以发布地冠名的全国性数字经济发展指数、首个通过大数据平台智能发布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首个以季度为监测周期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指数以2017年第4季度为基期,独创“4+3+N”指标体系,选取了数字基础、数字产业、数字融合、数字治理、主体活力、创新动力、资本热力、民众参与8项一级指标,细化成55项二级指标,全面、及时、科学地反映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及动态特征,以期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数字经济产业研究中心简介:
赛迪顾问数字经济产业研究中心深耕数字经济领域,持续发布DEDI指数系列研究成果,包括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德阳指数)、中国省级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中国数字经济百强城市白皮书等,形成了完善的数字经济评估体系,旨在更加全面、精确地反映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阶段特点,为各地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中心多年来承担了众多数字经济项目,包括主持了中国第一个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贵州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7—2020年)》、国家发改委《国家“十四五”期间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的主要思路和重点任务》课题研究等,并承担了多地“十四五”数字经济规划编制工作,深刻助力各地方数字经济高起点开局、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