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数谷数字产业园效果图
成功入围“2021数字经济城市百强榜”,成为四川入围的三个城市之一;旌阳区被纳入四川省首批区域型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德阳城市大脑”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信用报告验证平台被评为“2021中国产业区块链创新案例”;德阳政务云荣获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1数字政府十佳案例”,写入《数字政府建设与发展白皮书(2021)》;“德阳市政银企大数据金融综合服务平台”荣获第二届数字四川创新大赛(2021)“数字政府赛道十佳案例”……
一个个成功的案例,是德阳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生动诠释。近年来,德阳紧扣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四川)先行区、国家“5G+工业互联网”先导区和西部数字现代治理标杆城市的目标,以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为主线,以应用场景挖掘和“以数招商”为驱动,以项目建设和产业聚集发展为推力,不断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数据价值化”步伐,扎实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因势而谋 坚持实施以数招商
德阳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挂帅的“数字德阳”建设领导小组及以常务副市长为组长的市电子信息和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工作专班,集中力量专项推进数字电子信息和数字经济产业发展。
同时,坚持实施以数招商,强力推进数字经济项目落地——
突出机会清单招商。从智慧城市、政务服务、民生服务、产业发展等领域入手,挖掘梳理应用场景推出两版数字经济机会清单,《德阳市数字经济机会清单(第一版)》涵盖项目67个、总投资494.8亿元,《德阳市数字经济机会清单(2021版)》涵盖项目38个、总投资682.66亿元。
突出精准对接招商。多渠道收集信息、筛选目标企业,2021年,由市领导牵头主动出击,赴外招商20余次、拜访企业40余家,接待客商企业70余家近150次。
突出重大活动招商。借力2021第四届福州数字中国建设峰会、2021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活动、中国“存储谷”生态合作暨四川省存储产业创新发展峰会等活动,举办推介会,宣传德阳数字经济发展优势。去年以来,先后引进中国电子、光大特斯联、云上天府、海尔卡奥斯、南威软件、爱奇艺智能、阿里巴巴、58集团、奇安信、安盟信息等头部和行业领先企业,总投资超过400亿元。
突出园区集聚招商。2021年2月经四川省委编办批准成立德阳天府数谷。目前,天府数谷依托“基础链、服务链、创新链、产业链”四链同构,从承载空间搭建、服务体系建设以及产业配套完善等方面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已实现数字产业“从0到1”、从无到有的基础性变革。截至2021年11月,已完成投资47.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30.1%。“十四五”期间,预计将完成投资380亿元,实现核心产业增加值200亿元,新增就业2万人。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天府数谷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已初具雏形,发展进入新阶段。
厚植优势 大力发展重点产业
如何借力数字经济“破题”,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依托电子信息产业现有发展基础,德阳瞄准电子信息产业链发展的关键环节,培育壮大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并积极承接发达地区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目前,德阳电子信息制造业规上企业86家,主要以电子电线制造、电力电子元器件制造、电子器件制造、工业自动控制制造为主,已齐聚一批电子信息企业。同时,通过大力招引,三环电子、合利诚、云狐集团相继落地德阳。
同时,出台《德阳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起草《德阳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专项支持实施细则》等文件,组建总规模10亿元的德阳工业互联网基金,引入多家行业头部企业,深入实施“1551”工程,打造千亿级的工业互联网市场。
目前,海尔卡奥斯的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2.0正式版本已完成功能模块设计完善,并基本完成生态规则搭建;选定的东气、东电、剑南春等9家实施工业互联网工程的样板企业中,已完成3家企业解决方案。正在建设德阳市智慧工业管理云平台,预计2022年6月建成投用,并已完成2家试点示范项目打造;华为已完成思特瑞锂业ERP项目建设。东电、亚度、汉舟标识解析节点项目成功入选2021年四川省第一批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行业节点项目库。2021年成功申报3个四川省“5G+工业互联网”标杆项目,数量居全省第一。
依托职教基础,加快打造西部数字技能人才基地,共有23所职业院校开设信息化专业53个,在校生达21652人,引入爱数智慧、58同城等数据标注头部企业,其中58同城未来产业学院项目已全面开展数据标注业务,本地团队达160人。
以德阳高新区为传感器产业发展的核心阵地,打造“中国西部传感谷”,计划用地1000亩,一期“起步区”300亩,聚焦“汽车类传感器、工业应用类传感器、军工航空类传感器”等重点领域,目前,已完成《中国西部传感谷产业发展规划》;依托德阳高新区物联网、智慧社区、智能装备、航空航天等应用领域的5家传感器生产企业、9家传感器系统集成和应用企业,大力发展存储、电子元器件等关联产业,引进、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力争到2025年,以存储、传感器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突破20亿元。
转型驱动市县一体协同发展。德阳城市大脑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手段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社会治理“一网通管”、城市态势“一网通看”、数据资源“一网协同”。“城市大脑”上线标志着我市积极向数字化治理转型,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进入新阶段。截至目前,德阳城市大脑已归集45个部门和6个区(市、县)结构化数据21.29亿条,已接入全市1.15万路物理感知设备,建成德阳市全域5911平方公里地理信息模型。
按照统一顶层设计、统筹项目规划、统领建设共享、统揽以数招商、统管数据资源的“五统”要求,德阳整合市县两级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和数字应用场景,统筹开发数字应用场景、集约发展数字产业,市县一体推进数字经济发展。
积极推进区(市、县)智慧城市建设,其中罗江区已完成整体规划,2021年罗江区新型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主要包括智慧应急、智慧城市指挥调度系统、罗江数据专区、指挥大厅、智慧社区等5个方面,正在进行详细设计方案编制;广汉市已形成完整规划及落地方案,拟第一批先行建设广汉市城市运营管理中心(IOC、数据专区、视频融合平台)及应急、交通、城管、文旅、乡村5个行业应用,预计资金1亿元左右,计划明年正式启动;什邡市2021年第一批先行建设什邡市城市运营管理中心、智慧政务和智慧社区等。
德阳还将持续发行专项债,编制总投资11.165亿元的数字经济产业孵化园项目,以大数据为代表,布局云计算、物联网、5G、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产业,通过打造德阳市“一园两中心”(人工智能产业孵化园、人工智能创业中心、工业互联网赋能中心),构建完善的大数据产业链,凸显数字产业集聚效能,带动德阳数字经济、智能制造“裂变式”快速发展。项目已基本完成可研报告、一案两书编制。
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极大地激发出市场活力。在德阳,数字经济正在成为推动创新发展的新引擎,也必将孕育更多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惊喜。